收藏

萧规曹随

来源/Src: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五章 汉
作者/Au: [中国] 曹余章
字数: 1249字
原文

萧规曹随

汉高祖生前足智多谋,善于用人,不管是贵族张良,还是游士陈平、屠狗的樊哙、吹鼓手周勃、布贩子灌婴、游手好闲的韩信以及强盗彭越,都能恰当地使用他们。当年沛县的县吏,推刘邦为沛公的萧何、曹参等人,更不在话下。

汉朝一建立,汉高祖为有效地管理国家,就叫韩信定军法,张苍定历法及度量衡制度,让在秦朝当过博士的叔孙通定礼仪,特别是叫萧何定律令。萧何做相国,处理政事,全按律令办事。

萧何提倡节俭。连汉高祖,他也不给配纯一色的四匹马驾车;有的将相大臣,只坐牛车。他在汉高祖的旨令下,招贤纳士,不叫富商做官为将、买卖奴婢,诸侯国的民事由朝廷管理,大大减少奴隶数量,把从前有强大实力的六国国君的后代和有名的富豪人家迁移入关,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统一,有利于百姓相对的和平生活。所以,汉高祖临死前,要萧何等大臣“白马盟誓”,相信他们说到做到,并作了身后的人事安排。

汉惠帝刘盈即位时,相国萧何又老又病。第二年,就是公元前194年,他病势加重。萧相国快要去世时,刘盈去问他,日后让谁做相国。萧何先不讲自己的意见,等到汉惠帝问:“你看曹参怎么样?”

萧何便回答:“陛下的决断英明,曹参接替我,我就放心了。”

萧何太了解曹参了。他俩从在沛县一块儿拥立刘邦为沛公时起,历经狂风暴雨好多年,南征北战,曹参对汉高祖忠心不贰,立下的战功不知有多少。全国平定后的七八年来,曹参又显示出他治国的才华。

有汉高祖临终前的旨意,又有吕太后的点头,加上萧何婉转的推荐,萧何病逝后,汉惠帝就用曹参为相国。

还在汉高祖封他长子刘肥当齐王时,就让曹参做齐相。那时,曹参就拜道家大师盖公做老师。曹参认为,在攻打、消灭秦朝和刘、项争夺天下的大乱以后,国内百姓,特别是农民,需要安定的生活。朝廷让百姓休养生息,也就是减轻老百姓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合乎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

曹参认为,前任相国萧何制定的法令,符合治理国家、安定百姓的实际,所以他的一切治国大政,都按萧何规定了的去做。这就是成语“萧规曹随”的由来。

按“萧规”去做,曹参并不是喝酒玩乐或躺在床上睡大觉。他日日夜夜,还是忙得不能休息,而且也不是万事都照老规矩办。比方,因为战乱,死的人太多,他就辅佐汉惠帝奖励增加人口,奖励开垦土地。老百姓家的姑娘三十岁还不出嫁,怎么生孩子呢?就要分等罚钱,用这个办法增加人口。种地的庄户人家,就免去公家强制担负的不给报酬的劳动,一辈子都免徭役。这样,人口增多,国家的经济也渐渐繁荣了。

有人议论,曹相国没有制定出新的法令。曹参喜欢喝酒,又有人说,曹相国好喝酒,怎么治理国家呢!汉惠帝十六岁即位,年幼无知,听了别人的话,也和曹参的儿子、侍候在汉惠帝身边的曹窋(zhú)说起,希望曹参拿出超过萧何的政令来,不要老爱饮酒。

曹参上朝时,一方面向汉惠帝说自己有罪,一方面以老臣的身份问汉惠帝,说:“陛下,您看您和先皇帝高祖相比,怎么样啊?”

汉惠帝说:“老相国,我怎么能跟高祖皇帝比呢!”

曹参接着又问:“陛下,以曹参的才能跟萧相国相比呢?”汉惠帝说:“曹相国不及萧相国。”

曹参说:“谢谢陛下。陛下说得对,我曹参比萧相国差得太远了。高祖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萧相国秉承高祖皇帝的旨意制定了一整套制度。我按着他制定的规章和法令去做,做好了,不失职就不错了。”

汉惠帝听了,觉得曹参说得很对。

曹参做了三年相国,照着前任相国萧何留下的规章制度,帮助汉惠帝安定百姓,减轻百姓的负担,增加生产,使汉王朝的统治更加稳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