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以沙代粮
宋武帝建立了宋朝,统治南方。十九年后,也就是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tāo)灭掉了十六国中的最后一个小国北凉,北方被他统一了。从东晋灭亡后的一百七十年时间里,中国历史上形成了南北对立的局面,历史上称为南北朝。南朝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北朝的北魏后来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北周所取代。
宋武帝当了两年皇帝,就生病死了。他的长子刘义符即位,称宋少帝。但宋少帝在位仅一年,就被废掉。宋武帝的三儿子刘义隆即位,就是宋文帝。北魏趁着宋朝的政局变动,派大军渡过黄河,进攻宋朝,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宋文帝便派檀道济率军抵抗。
在宋朝的众多将领中,檀道济是最出色的一个。
晋安帝末年,檀道济跟随刘裕加入了北府军名将刘牢之的军队,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他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在平定桓玄叛乱等一系列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是东晋后期的重要将领。
公元416年,刘裕出师北上、攻打后秦的时候,命檀道济率军沿淮河向洛阳进发。檀道济率军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攻克新蔡(今河南新蔡)、许昌(今河南许昌东)、荥阳,一直打到成皋(今河南荥阳一带),并在成皋击败后秦军主力,迫使洛阳守将投降,军威大振。
当时由于俘虏太多,有的将领怕他们闹事,主张杀掉,檀道济却不同意。他说:“我们晋军北伐是为了讨伐罪逆,保护百姓,怎么可以乱杀人?”
檀道济下令把俘虏都放了。这些俘虏回去后,到处宣传晋军的宽大,起到了瓦解后秦军心的作用。接着晋军乘胜前进,攻克长安,灭掉了后秦。檀道济威名远扬。
这一次,檀道济奉宋文帝之命,去抗击北魏军。宋军二十多天里一口气连打三十多仗,战无不胜,一路打到历城(在今山东济南)。这时,檀道济骄傲起来了,防备也有点松懈。魏军抓住机会,派骑兵绕到宋军后方,烧了宋军的辎重粮草,并向宋军迅速包抄过来。
宋军形势非常危急。檀道济明白,如果这时匆忙撤退,魏军就会怀疑宋军已无军粮而大举进攻,宋军很可能全军覆没。檀道济觉得,目前最紧要的就是要让魏军相信宋军还有充足的粮草。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晚上,宋军军营里亮起了明晃晃的灯火,檀道济亲自指挥一批管粮的士兵清点粮食。士兵们一边用斗子量米,一边拿着竹筹高唱着计数。只见一个个米袋里装满了白花花的大米。许多宋军将士都以为是后方送来了军粮,非常高兴。
魏军的探子侦察到了这一情报,很快报告了魏将。魏将信以为真,果然不敢贸然追击宋军了。檀道济就这样率领宋军安全撤退。其实魏军上当了,檀道济在军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不过在沙土上盖着一层白米罢了。
檀道济是宋武帝、宋文帝两朝的名将,战功累累,威望越来越高,却引起了朝廷的猜疑。后来,宋文帝生了一场大病,掌管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将军刘湛担心文帝死后,难以控制檀道济,便在文帝面前说了很多坏话,劝他尽早除掉檀道济,以免留下后患。
公元436年,檀道济奉诏回京。刘湛与刘义康认为时机来了,便鼓动宋文帝下了一道诏书,以收买人心、图谋不轨的罪名将檀道济抓捕杀害,同时被害的还有他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愤怒地将头巾扔在地上,喊道:“你们这是在自己毁坏长城啊!”
公元450年,刘宋王朝再次北伐,连吃了好几个败仗,结果魏军一路南下,攻到了长江边上的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宋文帝登上建康的石头城,瞭望着远处的敌军,长叹一声:“檀道济如果还活着,怎么会让魏军攻到这里!”
可这时檀道济屈死已有十四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