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这时,中国知识分子较普遍地破除了对帝国主义的迷梦,共产主义思潮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走俄国人的路”渐成时代潮流。陈独秀、李大钊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因为五四时期在北京散发《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遭到逮捕,出狱后他一度南下上海,后又到武汉演讲宣扬社会主义。北京政府对此十分恐慌,有意对他再加迫害。1920年2月中旬,李大钊护送陈独秀,两人化装成下乡讨账的商人,坐骡车离京前往天津。就在这一路上,两人兴致高昂地谈到了建党问题,觉得应该把分散在全国的共产主义力量集中起来。
陈独秀在天津住了一段时间后,又来到上海。上海在当时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传播的学术重镇。来到这里的陈独秀如鱼得水,不但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实践,还参与校译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时,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代表维经斯基(吴廷康),也在李大钊的引见下,南下上海来见陈独秀,又一次和他谈起了建党之事。陈独秀非常激动,因为他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6月的一天,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几个来到位于环龙路老渔阳里(后改称铭德里)2号陈独秀的寓所,陈独秀正在家里等着他们。五个人坐下,陈独秀立即把建党的事提了出来。大家都说好,只是党名该叫什么,谁都拿不定主意,只能初步定名为社会共产党。后来,陈独秀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李大钊,经过商议,最后定名为“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就此成立了!
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后,积极推动各地党组织的建设,还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执会代表马林来到上海,他是来接替维经斯基的工作的。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尼柯尔斯基,也同期到达。马林在了解了上海发起组所做的工作后,就建议大家尽快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因为陈独秀已于半年前赴广州办教育,当时在上海主事的李达、李汉俊在和陈独秀、李大钊联系后,给各地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写信,请各处派两名代表来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等各地党组织代表全部在上海聚齐,中共“一大”最终确定在7月23日召开。出于安全考虑,“一大”会场就设在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的李公馆,那里是李汉俊和他哥哥的家。参加“一大”的有上海代表李达、李汉俊,北京代表张国焘、刘仁静,武汉代表董必武、陈潭秋,长沙代表毛泽东、何叔衡,济南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广州代表陈公博,留日学生代表周佛海以及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这十三个人,代表着全国五十多名早期党员。大会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周佛海任记录,李汉俊、刘仁静任翻译。
23日晚上,中共“一大”开幕,马林、尼科尔斯基分别发表了热情的致词,代表共产国际祝贺中国共产党成立。随后,代表们具体讨论了会议的任务和议程。次日召开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交流汇报了本地党的早期组织的活动情况。接着休会两天,推举李达、张国焘、董必武负责起草中共的纲领和工作决议。在随后的三天里,与会代表则对纲领和工作决议草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切进展顺利,可是到了7月30日,竟出现了变故。这天晚上8点多,除了周佛海因病未到,其他代表都如约来到李公馆继续开会。突然,一名陌生中年男子闯入会场,借口“找社联的王主席”,扫了大家一眼后,又匆匆离去。代表们不由得警觉起来,马林建议立即停止会议,并要求大家迅速撤离。大家纷纷起身,只有陈公博执意留下陪伴李汉俊。十几分钟后,法租界巡捕和侦探包围了李公馆,楼上楼下搜查了两个小时。幸亏李汉俊应对从容,党纲草案又被涂改得很潦草,才未引起巡捕的注意,化险为夷。
而此时,脱险的其他代表正聚在李达家,商量下一步的安排。见大家都愁眉不展,李达夫人王会悟提出,不如到她家乡浙江嘉兴的南湖继续开会。大家认为这倒是个好办法,于是代表们分为两批,以游客身份前往嘉兴。只有陈公博因在李公馆受到巡捕盘查,后来回到旅社又遭遇隔壁房间的凶杀案,精神受了刺激,匆匆离开上海,没能与会。
7月底(或者8月初),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完成了大会的全部议程,由此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