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公元1894-1895年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公元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旧历为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公元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整个战争持续近九个月,清廷内部的主和主张渐占上风。旅顺口失陷后,战局更加急转直下。甲午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既占台湾,又获2.3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使半殖民地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民族危机愈益深重,同时也促使中华民族日益觉醒,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迅速高涨。清政府也在更加艰难的处境下,开始变革军事制度,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
邓世昌
甲午海战中中国旗舰“定远”号中炮,邓世昌命令其指挥的“致远号”升起旗舰大旗,向日舰猛烈开炮,以掩护“定远”号。不久,“致远”号被四艘日舰包围,多处中弹,船身倾斜。邓世昌大呼:“今日无非一死,但虽死而海军的声威永在!今天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随即命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去,准备与其同归于尽。不幸中途触水雷,军舰沉没。邓世昌落水后拒绝使用救生圈,其爱犬游到他身边叼住他的发辫,不使他下沉。他毅然摁住犬首,与其同沉海底。后人在山东半岛最东面的成山头修建了邓公祠,以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北洋海军将领。
丁汝昌
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初八,威海卫陷落,诸舰相继沉没,十二艘鱼雷艇全部被掳。正月十三日,北洋海军副提督英国人马格禄和顾问美国人浩威勾结部分将领,煽动兵勇水手哗变,逼丁汝昌降敌。丁宁死不从,并下令沉舰毁台,部属拒不从命。十八日,丁汝昌与将领刘步㜬、张文宣等自杀殉国。威海卫内所剩舰艇和其他军械都落入敌手。至此,李鸿章经营约二十年、耗资几千万两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