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乾隆帝微服私访

来源/Src: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十一章 清
作者/Au: [中国] 曹余章
字数: 748字
原文

乾隆帝微服私访

乾隆帝勤于朝政,每天天还没亮,便上早朝,不论春、夏、秋、冬,从不误朝。他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情,决定微服私访。有一次,乾隆帝来到西清古馆(专门为朝廷缮写文件的地方),见到馆内只有一个青年人正在认真地抄写公文,感到很奇怪。乾隆帝通过问话,才了解到馆中的人都去参加乡试,而他怕朝廷有文件要抄写,所以留下来。乾隆帝很感动,心想可以交给他重任。乾隆帝问年青人姓名,知他叫杨瑞莲。年青人也问乾隆帝的贵姓,乾隆帝说道:“过几天,你就会知道了。”过了几天,乾隆帝任命杨瑞莲为县官,到湘潭去上任。乾隆帝是一位明君,他在位时期清朝的昌盛达到了顶点。

附:

郎世宁入清廷

郎世宁(公元1688-1766年),意大利人。耶稣会传教士,画家兼建筑家。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来北京传教,不久即召入宫廷,为内廷供奉。乾隆年间,他曾与人等奉清商宗之命作平定准噶尔及回部奏凯图,图成送法国雕成铜板。作为建筑家,他曾参与圆明园建筑工程。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六月,郎世宁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编纂《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是我国亘古未有的大型丛书,规模比明朝的《永乐大典》和康熙时期的《古今图书集成》更加庞大。著名学者如纪昀、王念孙等都出任过四库馆臣。乾隆帝对编书非常重视,每进一篇都亲自阅览。为了方便皇帝“御览”,在全书以外,更编成《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荟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广州“十三行”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四月,清政府在广州创立洋货行,又名“十三行”。作为官设的对外贸易特许商。“十三行”经营“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向海关承担代缴进出口洋船各项税饷,并代官府管理外商和执行外事任务,形成清代重要的商人资本集团。为加强对“十三行”行商的管理,清政府于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建立保商制度,即从广州二十多家行商中挑选资本较厚的五家作为保商,保商的职责是承保外国商船到广州贸易和纳税等事,承销进口洋货,采办出口丝茶,为外商提供仓库住房,代雇通事杂役等。咸丰六年(公元1854年),发生火灾,“十三行”行馆多被焚毁,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