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原序

来源/Src: 寂寞圣哲 > 序
作者/Au: [中国] 贾平凹
字数: 591字
原文

原序

对于文坛,《美文》是个新生的杂志,鲍鹏山也是个未名人,但鲍鹏山接二连三地在《美文》上发表他的“再读圣贤”的文字,当读者在逐步认识了《美文》后,鲍鹏山的声名也大起来,相得益彰,所以有出版社肯为他结集出书,我也乐意代表杂志社为这本书写序了。

敢谈圣贤,绝不是鸡零狗碎的人要干的事,但要写得不是所谓很学术的书,又不是那种黑幕文字,却不是谁都可以得心应手的。本书的尖刻得之于宽博,幽默得之于智慧,恣肆得之于安详。尤其内力的张合俯仰,语言的顽劲皮性,是我接读书稿中最好的一位。这本书使圣贤庸行,大人小心,使我们不知不觉而知觉。

鲍鹏山已经是《美文》版面上的熟客,但我见到他的时候,他谈过了老子庄子和孔子,正要谈商鞅,偕妻牵子,亲自到西安来送稿。人是黑黑的,言语不多,很憨诚的那一类。我们请他在靠着琼花满塘的小店里吃饭,他送了我一只古时的大陶罐,我们没有过多交谈,之后他就走了。他大约说过他在青海太偏僻,文坛上没什么认识的朋友,很多寄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给《美文》是第一次投稿,没想……如何如何的,这是客气话,我没有在意,但我记住了一个细节:他的孩子没有上桌吃饭,因为新买了一盘积木,一个人坐在屋角一声不吭玩了三个小时动也不动。知其子便知其父,我倒敬畏了他是一个有心劲而能认真又沉得住气的人。

鲍鹏山现在又在青海的一所学校里生活着,那只陶罐放在我的书架上,因为是彩陶罐,不忍心涂抹,我在紧挨的另一只大的陶罐上写了一句话:

罐者观也官也,得大罐者能大观,能大观者则大官。

鲍鹏山可能一辈子不能做大官,也可能终生待在青海的小城里,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能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