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

[中国·当代] 冯骥才

外文名:Feng Jicai

获奖:鲁迅文学奖,百花文学奖


冯骥才(1942年2月9日- ),生于天津,祖籍浙江宁波。中国当代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和教授。在文学上为文革后崛起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以“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已出版各种作品集近百种。代表作《花脸》、《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一百个人的十年》、《俗世奇人》、《激流中》、《漩涡里》等。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韩、越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余种。

冯骥才兼为画家,出版过多种大型画集,并在中国各大城市和奥地利、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举办个人画展。他以其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

冯骥才又是当代文化学者。近二十年来,他投身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倡导与主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致力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广泛影响。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荣誉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务院参事,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等。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天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等职务。

展开阅读 ▼
主要成就

四驾马车之文学

主要作品

小说

《神灯》、《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雪夜来客》、《感谢生活》、《神鞭》、《三寸金莲》、《怪世奇谈》、《炮打双灯》、《俗世奇人》(集)、《胡子》、《楼顶上的歌手》、《俗世奇人·贰》(集)、《好嘴杨巴》

散文

《挑山工》、《珍珠鸟》(集)、《捅马蜂窝》、《黄山绝壁松》、《逼来的春天》、《苦夏》、《时光》、《夕照透入书房》、《往事如“烟”》、《大年三十》、《致大海》、《民间灵气》(集)、《乡土精神》(集)、《花巷》

随笔

《让心灵更自由》、《大年夜放爆竹有感》、《传统文化的惰力和魅力》、《关于艺术家》、《龙年反龙》、《文革是我文学的母亲》、《我非画家》、《女扮男装和男扮女装》、《历史拒绝怀旧》、《鲁迅的功与“过”》、《带血的句号》、《旧与老》、《民间审美》、《中国的雪绒花在哪里》、《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沉默的脊梁》、《大地震给我留下什么?》、《精卫是我的偶像》、《中国人丑陋吗?》、《春运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一位背对市场艺术家的精神探访》、《文化怎么自觉》

游记

《乐神的摇篮》(集)、《维也纳情感》(集)、《巴黎,艺术至上》(集)、《倾听俄罗斯》(集)、《西欧思想游记》(集)、《俄罗斯双城记》(集)、《意大利读画记》(集)

非虚构

《一百个人的十年》、《抢救老街》、《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炼狱·天堂》、《无路可逃》、《凌汛》、《激流中》、《漩涡里》

诗歌

《灵性》

脚本

《人类的敦煌》

代表作(课文)

《挑山工》: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八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九册;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册等

《珍珠鸟》: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七年级下册等

中国台湾版:国民小学国语第十二册

新加坡版:中学高级华文课本二上;中学华文快捷三·下;中学华文普通学术四·下

韩国版:中国初等学校语文课本(五学年)

《花脸》: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

鄂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中国香港版:初中中国语文一上

《捅马蜂窝》:

西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等

马来西亚版:华文中三

新加坡:中学华文快捷四上、普通学术五上

《俗世奇人之刷子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等

《俗世奇人之好嘴杨巴》: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俗世奇人之泥人张》: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等

《日历》: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等

《献你一束花》: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等

香港版:中国语文(第四版)中二上

《文化眼光》: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九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

《话说中国画》:

河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

《古希腊的石头》:

鲁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等

《看望老柴》: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第一版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等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花的勇气》《四月的维也纳》):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等

新加坡:中学高级华文课本·一上;中学华文课本·一下高级(《四月的维也纳》)

《永恒的敌人——古埃及文化随想》:

华东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阅读部分二年级第二学期

《书桌》(《失去了的书桌》):

辽宁省大连市67中九年级上(校本教材)

《无书的日子》:

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新编,魏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旧与老》:

新汉语高级教程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

《歪儿》:

香港:中国语文(第四版)中一上

《小说的眼睛》: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17册九年级上学期用,北京出版社,2015

作品获奖

《啊!》,第一届(1977-1980)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雕花烟斗》,1979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雕花烟斗》,1979-1981《当代》文学奖。

《他在人间》,1979-1983《新港》小说奖。

《雾中人》,天津市优秀作品奖(1983年)。

《神鞭》,第三届(1983-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首届上海文学奖(1984年)。

《雪夜来客》,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85年)。

《神鞭》,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85年)。

《感谢生活》,一九八五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奖(1986年)。

《海外趣谈》,1987-1988天津鲁迅文艺奖。

《我到底有没有罪?》,第三届《十月》文学奖(1988年)。

《珍珠鸟》(散文集),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奖(1989年)。

《三寸金莲》,首届传奇文学作品奖。

《三寸金莲》,1986-1987《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小说奖(1989年)。

《一对夫妻的三千六百五十天》,第三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89年)

《拾纸救夫》,第四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91年)。

《感谢生活》法文译本(尼欧德特译),获法国全法图书馆协会“女巫奖”一等奖(1991年);法国全法青年读物书店“青年读物奖”一等奖(1991年)。

《一百个人的十年》,1985-1993《当代》文学奖。

《感谢生活》德文译本(卡琳·哈舍布拉特译)瑞士“蓝眼镜蛇奖”(1993年)。

《关于艺术家》,天津鲁迅文艺奖金(1993年)。

《炮打双灯》,第五届优秀中短篇小说《小说月报》百花奖(1993年)。

《三寸金莲》英文译本(大卫·威克菲尔译),全美凯登翻译奖(1993年)。

《苏七块》,全国优秀小小说(1993-1994)《小小说选刊》奖。

《市井人物》,第六届《小说月报》百花奖(1995年)。

《市井人物》,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1997年)。

《逼来的春天》,首届中华散文奖。

《石头说话》,第七届《小说月报》百花奖(1997年)。

《石头说话》,第六届十月文学奖(1998年)。

《俗世奇人》,第九届《小说月报》百花奖(1999-2000年度)。

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2003年)。

主编之《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获中国漫画理论奖(2004年)。

《抬头老婆低头汉》,获第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2007年)。

“中国小小说事业终身成就奖”(2007年)。

思想学术论集《灵魂不能下跪》获六十年原创奖(2009年)。

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四卷本域外手记获南京图书奖(2011年)。

作品《守岁》获得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精品奖一等奖(2013年)。

作品《福字是最深切的春节符号》获2014年度天津市新闻奖副刊奖一等奖(2015年),2014年度天津市新闻奖一等奖(2015年)。

随笔《仿古街,请三思而后行》获2015年度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精品一等奖(2016年),2015年度天津市新闻奖二等奖(2016年),2015年度天津市新闻奖报纸副刊奖一等奖(2016年)。

《苏七块》获第七届“茅台杯”《小说选刊》2015年度大奖(2016年)。

《俗世奇人新篇》获2015-2016年度“第16届《小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2017年)。

获2015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颁发的优秀作家贡献奖(2016年)。

《俗世奇人新篇》获2015-2016年度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2017年)。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被选为2016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美文(二等)、2016年度天津市新闻奖二等奖(2017年)、2016年度天津市新闻奖报纸副刊奖一等奖(2017年)。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远行,与异文明的初恋:冯骥才欧游手札》入选2017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2018年)。

文集《我的文化人生只修不改》入选中国出版协会文学好书榜(2018年3月榜单)。

《意大利读画记》荣获《北京文学》2017年度“优秀散文”奖(2018年6月)。

《白洋淀之忧》获2017年度全国报纸副刊年度美文二等奖(2018年)。

《俗世奇人》(足本)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2018年)。

四驾马车之绘画

画集·画论

《冯骥才画集》(画集)1990年,杨柳青画社、现代出版社、中国台湾汉京出版社合作

《温情的迷茫──冯骥才绘画作品精选》(画集)1992年,杨柳青画社

《丹青集》(艺术评介集)1993年,杨柳青画社

《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日文版)1994年,日本朝日新闻社

《画外话·冯骥才卷》(图文集)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冯骥才画中心情》(绘画与散文集)2002年,(中国)台湾未来书城

《名家名品·冯骥才》(画集)2003年,浙江美术出版社

《当代书法家丛书·冯骥才》(书法集)2003年,西苑出版社

《民间,民间…》(画集)2004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心中十二月》(画册)2007年,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

《水墨诗文》(画册)2007年,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

《文人画宣言》(理论)200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戊子之春》(画册)2008年,天津市大树画馆

《笔墨精神,光影灵性——冯骥才的艺术世界》(绘画专辑)2010年,名作欣赏杂志社

《冯骥才画集》(画集)2010年,中华书局

《心居清品》(书法集)2015年,中华书局

《画史上的名作》(艺术评介集)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艺写四季》(绘画与散文集)201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画展

1991年04月天津·天津艺术博物馆冯骥才画展

1991年09月山东·济南美术馆冯骥才画展

1991年12月上海·上海美术馆冯骥才画展

1992年04月浙江·宁波美术馆冯骥才敬乡画展

1992年09月四川·重庆·李白画廊冯骥才入川画展

1992年12月北京·中国美术馆冯骥才画展

1993年03月奥地利·维也纳·巴瓦克银行画廊“温情的迷茫”——冯骥才小品画展

1994年06月天津·金帆画廊冯骥才画展

1994年06月新加坡·河畔中心画廊冯骥才画展

1994年09月日本·东京·中日友好会馆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

1994年09月日本·大阪艺术中心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

1995年08月美国·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冯骥才绘画展

2002年04月浙江·宁波·天一阁冯骥才甲子省亲画展

2002年04月天津·天津市美术展览馆冯骥才津门画展

2002年04月山东·济南·山东新闻大厦冯骥才历城画展

2002年09月河北·石家庄·河北文学馆冯骥才石门画展

2004年11月天津·天津市美术展览馆冯骥才公益画展

2004年11月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冯骥才公益画展

2007年06月江苏·南京·爱涛艺术中心水墨诗文——冯骥才丁亥公益画展

2007年06月江苏·苏州·苏州博物馆心中十二月——冯骥才丁亥公益画展

2008年05月天津·大树画馆戊子之春画展

2011年11月天津·大树画馆春画秋诗画展

2012年09月北京·北京画院四驾马车——冯骥才的绘画、文学、文化遗产保护与教育

大树画馆

大树画馆创建于1993年,陈放冯骥才书画作品及文化珍藏,也是海内外文艺家和文化人以文会友的沙龙。馆内崇尚儒雅,意境清幽;友人各逞才艺,极尽风流。1994年后,冯骥才投身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抢救,画馆遂成承担这一繁重工程的工作室。大树画馆的“大树”二字,取典于冯家先祖汉将军冯异,为国建功却不思封官,每逢诸将论功,必避于大树之下,因被军中尊称“大树将军”。由于景仰先祖“为国不为己”的高风亮节,故以“大树”为名。文坛泰斗冰心老人生前深会冯骥才的用意,题写了“大树画馆”四字。2005年,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建成,大树画馆迁至此处。馆内陈列着冯骥才二百余种文学作品、数十件书画代表作,以及大量民间文化遗产抢救的成果。

四驾马车之文化遗产保护

城市保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现代化席卷中国。六百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没有做过任何文化盘点,即被推土机扫荡一平。大片历史街区连同城市记忆顷刻失去。中国城市史出现了空前的剧烈的断裂与颠覆;而我国当代的城市保护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由于面对势不可挡的经济大潮,它一开始就陷入被动、无助与艰辛。有鉴于此,冯骥才发起了针对天津老城、小洋楼和估衣街的抢救与保护。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空前规模的文化抢救行动,最初是由冯骥才在2002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2543号提案《关于紧急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提案》中发起倡议的。该工程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始自2002年,历时十年,对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的民间文化遗产——主要是民俗、民间文学、民间艺术三大版块,进行抢救性普查、搜集、摄录、分类、登记、整理、出版和制作;该工程后来融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普查与认定中。

抢救工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07年,以抢救和普查为主;第二阶段是2008年至2012年,以编辑和出版为主。原则上强调地区优先,项目优先,濒危优先。抢救工程的成果包括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国手艺人名录》《中国唐卡艺术集成》《中国剪纸艺术集成》等,后期档案化与数据库制作仍在进行中。

传统村落保护

冯骥才认为,从遗产学角度看,传统村落是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也是饱含着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为此,对它的保护一直是个巨大的难题。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刚刚开始,它有待于系统化、法治化和科学化;它需要相关的理论支持和理论建设,需要全民共识和各界支持,需要知识界的创造性的奉献,以使传统村落既不在急骤的时代转型期间被甩落与扬弃,也不被惟利是图的市场开发得面目全非。我们要用现代文明善待历史文明,把本色的中华文明留给子孙,让千年古树在未来开花。

迄今为止,已有四批、4153个村落进入了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七部门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正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传统村落立档工作。

重要主编书目

《话说天津卫》198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华夏五千年艺术不能不知道丛书》1993年,天津杨柳青画社

《天津老房子》丛书1998年,天津杨柳青画社

《小洋楼风情》丛书1998年,天津教育出版社

《守望民间》2002年,西苑出版社

《珍藏五大道》2002年,大树画馆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普查手册》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丛书200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

《中国结丛书》2004年,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2卷2005-2011年,中华书局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2005-2009年,知识产权出版社

《中国民间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丛书》2005-200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鉴别草根: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200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论丛》2006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2006年,学苑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4年卷》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民间剪纸集成》3卷2006-2011年,河北教育出版社

《中国唐卡艺术集成》3卷2006-2011年,阳光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丛书》2007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名录一》2007年,民族出版社

《中国民间美术遗产普查集成·贵州卷(上下)》2007年,华夏出版社

《我们的节日》丛书2008-200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

《符号中国》丛书2008年,译林出版社

《羌族文化学生读本》2008年,中华书局

《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建言录》2008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14卷2009-2011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宜昌民间故事家》200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

《中国传统节日论坛文集》200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以画过年——天津年画史图录》2009年,河南美术出版社

《绵山神佛造像上品》2009年,中华书局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6年卷》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羌族口头遗产集成》2009年,中华书局

《绵山文化遗产》2010年,中华书局

《田野的经验》2010年,中华书局

《心灵的桥梁——中俄文学交流计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开明画院台北书画展作品集》2010年,中图文化出版社

《中国大同雕塑全集》6卷2010-2011年,中华书局

《义成永画店田野调查报告》2011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民间泥彩塑集成》9卷2012-2014年,中央编译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年画研究》(5卷)2011-2016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年画的价值》2012年,天津大学出版社

《李福清中国民间年画论集》201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

《永存的记忆》2013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5卷本2013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中国木版年画代表作》2卷本2013年,青岛出版社

《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图典(样册)》2013年,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田野普查工作手册》2013年,阳光出版社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201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天津皇会文化遗产档案丛书》5卷本201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当代社会中的传统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2014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鬼斧神工——中国历代雕塑藏品集》2015年,中华书局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档案2001-2011》2015年,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图介》2015年,译林出版社

《大树画馆图介》2015年,译林出版社

《十年磨一剑——2005/2015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图志》201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诗性校园》2015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巡礼论文集》201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

《20个古村落的家底:中国传统村落档案优选》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总目·河北卷》(上下)201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昌都卷》2016年,青岛出版社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2016年,华文出版社

《原生态·新生代》201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四驾马车之教育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是一所风格独具的人文学院,以我国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的名字命名,院训为“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学院为研究生院,包含文学、艺术和遗产学的科研与教育,内设有三个国字号的文化研究中心,即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学院追求博物馆化,近万件古今艺术品庋藏与布陈其中。深度的文化体验,田野与学术的密切结合,以及对理工科“实验室”的引进,是冯研院特有的人文涵育方式。学院正积极推进中国文化艺术的海外传播。

教育理念

对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冯骥才写道:

“我人生接过的最后一件大事是教育。

朋友说,文化人最好的归宿是晚年把自己安顿在大学里,整理思想,做研究做学问;而我到大学却出于一种很强烈的现实责任。特别是这座学院以我的名字命名,就更加重我的压力。

我说责任,是因为我身边太缺乏年轻的有识和有为之士,我要在学院建立起一支真正的人文工作的团队;我不喜欢在象牙塔里坐而论道,不喜欢制造高不可攀。我追求有生命的思想,即在思想里听得到现实的脉搏。

同时,我认为当今大学缺乏灵魂,这灵魂就是人文精神。我想在大学校园的腹地建设一块纯净的人文绿地。为此,我院的院训是“挚爱真善美,关切天地人。”

我对研究生最高要求不只是优等的论文,而是视野、思想能力、操作力、对社会和文化的责任。

我重视大学的文化保存,追求学院的博物馆化。经典和纯粹的文化精神应当首先由大学体现出来。

学院的背后应是独立思考与活跃自由之思想;学院的面孔应是一种由深厚的文化积淀养育出来的文化气质和明彻镇定的目光。”

社会职务与荣誉

1982年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年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7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92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95年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东亚副主席

1997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98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委

2000年中国小说学会会长

2001年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天津大学社会学与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2002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2004年“2003年度十大杰出文化人物”、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副会长

2005年2005·推动中国城市现代进程十大有贡献的人物

2006年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

2007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2008年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2008年文化人物”、“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

2010年“2009中华文化人物”、中国社会责任领袖奖

2011年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2011年中华儿女年度人物”

2012年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主任

2013年“2013年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中国区)”

2015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2018年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

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人物评价

中国作家王蒙:冯骥才从精神上更像是个孩子,他懂得尊重别人,这正是他的魅力。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冯骥才先生是中国文化的精卫,他不知疲倦地填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的“海”。

俄罗斯学者A·H·科罗博娃: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其他作者不同,冯骥才的重点不是在描写大量的镇压和灾难。他展示了以单个“小人物”的命运为例的民族悲剧。这一点是他创作的一个特点。

俄罗斯作家索罗金:作家和诗人(冯骥才)在自己的创作中保存了关于黑暗年代的真实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异乎寻常的公民性和人性的价值。

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冯骥才的画风将研摹宋代绘画所练就的扎实表现技法与作家本身的创造力紧密地结合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文人画”,在中国画家中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 ▼
人物生平

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1949年,师从严六符先生学习山水画基本功,后投身于京城画师惠孝同先生,研习南宋“小青绿”山水。20世纪60年代初,跟从吴玉如学习古文。

1961年,毕业于塘沽第一中学;同年加入天津市男子篮球队蓝队,出任中锋。1962年,因比赛受伤,退出体坛,转入天津书画社,专事绘画,以摹制宋代北宋山水及风俗画为生,并在报刊上发表画作和美术评论文章。

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家庭因素受到冲击,做过业务推销员、塑料印刷工,画过草帽和玻璃镜片,生计艰辛。

1974年,调入天津工艺美术工人大学,教授中国画和美术史,业余间研究义和团历史,并与李定兴合著长篇小说《义和拳》。

1979年,发表伤痕文学《铺花的歧路》《啊!》《雕花烟斗》等小说,开始进入文坛;同年,调进天津文艺创作评论室,任专业作家;9月,与梁斌等举办“三作家书画展”。

1980年,凭借短篇小说《雕花烟斗》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凭借中篇小说《啊!》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同年,出访英国。

1982年,出任天津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和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1983年,凭借中篇小说《雾中人》获得“天津市优秀作品奖”;同年,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1984年,凭借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获“首届上海文学奖”;同年,出版三卷本《冯骥才选集》。1985年,凭借短篇小说《雪夜来客》和中篇小说《神鞭》双获”首届优秀中短篇小说百花奖”;8月—12月,应邀赴美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做有关中国文学讲座;同年,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并出任《文学自由谈》主编。

1986年,中篇小说《神鞭》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感谢生活》获“1985年度中篇小说选刊奖”,并获“天津市鲁迅文艺奖”;年末,应邀赴西德访问并演讲。

1987年,凭借中篇小说《三寸金莲》获“首届传奇文学奖”;3月,赴比利时参加“布鲁塞尔国际书展”;6月,应邀赴新加坡参加“第三届国际华文文艺营”,并担任“《联合早报》金狮奖”评委;8月,应邀赴加拿大访问,同年,任第七届政协委员,并出任《艺术家》杂志主编。

1988年,率团赴奥地利匈牙利波兰等国考察民间艺术;同年,当选为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天津文联主席。

1989年,凭借散文集《珍珠鸟》获“全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年末,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1990年,凭借散文集《海外趣谈》获“天津市优秀作品奖”;9月,赴澳大利亚参加墨尔本国际作家节;11月,赴德国考察文化;同年,出版画集《冯骥才画集》。

1991年,凭借中篇小说《感谢生活》获法国“青年读物奖”和“女巫奖”;4月,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冯骥才画展”;9月,在济南山东省美术馆举办“冯骥才画展”;12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冯骥才画展”。

1992年4月,在宁波市美术馆举办“冯骥才敬乡画展”;10月,参加中日学者“展望21世纪亚洲国际讨论会”,并赴重庆市举办“冯骥才入川画展”;1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大型“冯骥才画展”;同年,再次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1993年3月,赴奥地利,在维也纳举办为期一个月的“温情的迷茫—冯骥才绘画小品展”;9月,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赴日考察;同年,小说《炮打双灯》获“《小说月报》第五届百花奖”;同年,小说《感谢生活》获瑞士“蓝眼镜蛇奖”。

1994年3月,小说《三寸金莲》英译本在美国出版;6月在新加坡河畔画廊举行“冯骥才绘画展”;9月在东京日中会馆举办“冯骥才现代中国画展”;同年,纪实文学《一百个人的|年》获得“1985—1993年《当代》文学奖”。

1995年4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奥地利和意大利;同年,当选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NTERNATIONALEORGANISATIONFURVOLKSKUNSTIOV)东亚副主席;8月,在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举办“冯骥才绘画展”;10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同年,小说《市井人物》获得“《小说月报》第六届百花奖”,小说《苏七块》获得“1993—1994年全国优秀小小说奖”;同年,出版《冯骥才名篇文库》十卷本和主编的《天津老房子·旧城遗韵》。

1996年7月,率中国文联代表团访问埃及;9月—10月,赴甘肃考察敦煌石窟及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为后来的两本书《人类的敦煌》《敦煌痛史》打好基础;同年,在《文汇报》发表系列文化批评性随笔(即《手下留情》)。

1997年3月,赴日本京都,参加中日韩三国“构筑21世纪亚洲研讨会”,发表演说;4月,完成中篇小说《夏娃日记》;10月,完成长篇电视文学剧本《人类的敦煌》;同年,小说《石头说话》获“《小说月报》第七届百花奖”,小说《市井人物》获得“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同年,组织大型文化行动“天津地域文化采风”“小洋楼文化采风”;12月,赴希腊参加国家民间艺术组织执委会会议;同月,再次当选民进中央副主席。

1998年,凭借小说《石头说话》获得“第六届十月文学奖”,凭借散文《逼来的春天》获得“首届中华散文奖”;同年,当选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9年4月,完成散文《致大海》;10月,访问法国;11月,出版《画外话·冯骥才卷》。

2000年1—3月,组织抢救津门古街估衣街;3月,凭借《挑山工》获得“泰安市荣誉市民”;6月,当选中国小说学会会长;同年,创作并出版小说集《俗世奇人》、文化纪实《抢救老街》、文化批评《手下留情》、通俗文化史《敦煌痛史》。

2001年2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任院长,兼任天津大学社会学及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被聘为教授;3月,当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8月,著作《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出版;10月,文集《中国小说50强·冯骥才卷》和《中国作家国外获奖集·冯骥才》出版,完成文化散文《巴黎·艺术至上》;10月16日,凭借小说《俗世奇人》获得“第九届中国小说百花奖”;12月,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

2002年,在全国政协第九届第五次会议提交提案“关于紧急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提案";同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被批准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正式实施;1月,书录本《绘图金莲传》出版;10月,带领专家调查山西榆次古村落和祁县剪纸,编写《普查手册》;12月,当选民进第九届中央副主席;同月,著作《民间文化拨打120紧急呼救》《美人欧罗巴》出版。

2003年1月,参加中国木版年画工作会议;同月,出版散文随笔集《倾听俄罗斯》、绘画和散文作品《画中心情》、画集《名家·名品》;2月,完成电视文学剧本《探访榆林窟》,中篇小说《神鞭》插图本、主编著作《普查手册》出版;3月,当选全国政协第十届常委;同月,完成思想批评集《思想者独行》;7月,写作并完成著作《乐神的摇篮》《维也纳情感》;8月,参加在山东召开“山东地区年画普查推动会”,在济南举行“五人书法展”;10月,自传《冯骥才自述》出版;12月,完成并出版纪实文学《武强古画版发掘记》。

2004年1月1日,为《收获》写专栏文章《田野档案》;11月出版画集《民间,民间....,》,并在天津举办“冯骥才公益画展”;12月,凭借文集《文化发掘·老夫子出土》获得“中国漫画理论奖”。

2005年3月,画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杨家埠卷》、小说集《当代小小说·冯骥才自选集》出版;8月,文化批评文集《思想者独行》出版;12月,凭借文集《冯骥才分类文集》获得“2005年中国最美的图书”。

2006年1月主编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讨会论文集《鉴别草根》。3月在全国政协提交提案K规划新农村建议要注意古村落保护》。3月25日上午,为期15天的“意大利绘画巨匠原作展”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北洋美术馆举办。4月连任中国民协主席。4月下旬在浙江西塘主持“中国古村落保护论坛”。5月赴韩国江陵出席“中日韩无形文化遗产论坛”。6月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颁发“中国民间守望者奖”。7月文化部聘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8月《凝视达.芬奇》出版。9月完成艺术理论专著《文人画辩》。11月连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小说集》越南文版出版。赴河南考察年画。12月7日在天津大学推出“陈和陈视觉设计艺术展”。12月16日在天津大学北洋美术馆组织“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展览。完成新作《豫北古画乡发现记》。

2007年3月,小说《抬头老婆低头汉》获得“小说月报短篇奖"首名;3月26日,“宋雨桂访友画展”在天津大学北洋美术馆举办;4月,文集《灵魂不能下跪》出版;9月,文集《爱犬的天堂》出版;11月,文集《文人画宣言》出版。

2008年1月31日,小说《楼顶上的歌手》在《收获》刊出;3月,当选十一届政协常委;6月,完成和向云驹合作的《羌族文化学生读本》。

2009年1月,在《收获》开专栏《田野手记》,每期一篇;4月,出版文集《绵山神佛造像上品》;5月,小说散文集《散花》出版;6月,学术著作《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滑县卷》由中华书局出版、主编学术著作《消逝的花样》由中华书局出版;11月,主编著作《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俄罗斯藏品卷》出版、文集《为思想立》出版。12月,散文诗集《灵性》由三联书店出版。

2010年3月,文集《绵山造像》《绵山包骨真身像》出版;8月19日,学术著作《大同雕塑全集》前两部出版;10月,散文集《哦,中学时代》、画集《冯骥才画集》出版。

2011年2月,《冯骥才画集》在中华书局出版,学术著作《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漳州卷》《小校场卷》出版;10月,学术著作《冯骥才十年木版年画抢救档案》、文集《一个古画乡的“临终抢救”》《年画行动》出版,11月,学术著作《年画研究》(第一册)出版。

2012年9月,出版图集《生命经纬:时光倒流七十年》《生命经纬:四驾马车》、文集《冯骥才课文》;10月,出版学术著作《李福清中国民间年画论集》、出版《年画研究》(第二册)、文集《年画的价值—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论文集》。

2014年1月,任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2015年10月,举办“十年磨一剑”建院十周年系列文化艺术活动。2016年1月,获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作家贡献奖;6月,获选为中国民协名誉主席。2017年12月,小说集《俗世奇人》获第17届百花文学奖。

2018年1月,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称号;8月,凭借小说集《俗世奇人》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11月,出版非虚构作品《漩涡里》;12月,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小说书写了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2019年4月,凭借长篇小说《单筒望远镜》获2019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奖。2020年5月,被中国农民丰收节组织指导委员会聘任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展开阅读 ▼
家庭成员

冯骥才的祖籍是浙江宁波,父亲冯吉甫,浙江宁波人;母亲戈长复,山东济宁人;兄妹六人,排行第三,为长子。1943—1951年,住在天津市大理道115号,在此度过童年。1967年1月1日,与顾同昭在大理道松竹里2号结婚;11月,生子冯宽。1989年,父亲病故。

展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