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张勋复辟

来源/Src: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十二章 民国
作者/Au: [中国] 曹余章
字数: 1334字
原文

张勋复辟

就在袁世凯称帝闹剧落下帷幕后的一年,京城又上演了一场复辟大戏。这回扮演主角的,是一位在民国年间堪称“另类”的军阀——张勋。

张勋在清末官拜江南提督,因感激圣恩,表示自己只效忠清王朝。民国建立已经好几年了,他的脑后还拖着一根辫子,而他手下的官兵也都留着辫子,人称“辫子军”。1917年6月7日,张勋率领辫子军四千三百多人,浩浩荡荡,从徐州乘火车北上。此行,他是瞅准了北京政府的政局危机,有意实施复辟清王朝的阴谋。

原来,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祺瑞任总理,军人干政的趋势愈演愈烈。这时的世界时局也很混乱,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在以英、美、法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之间展开。于是,围绕中国是否参加协约国、对德宣战一事,国务院与总统、国会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政治冲突。为了通过对德宣战案,段祺瑞怂恿各省督军赴京施压,甚至纠集市井流氓无赖,殴打众议院议员,后又鼓噪着要求解散国会。黎元洪忍无可忍,撤了段祺瑞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的职务。这下可点燃了火药桶,北洋系的督军纷纷宣告独立,与黎元洪对抗。情急之中,黎元洪决定任命李鸿章之侄李经羲为总理,但李经羲不敢贸然进京,希望得到原淮军将领张勋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张勋就戴着调停者的假面具出场了。

6月8日,张勋一行抵达天津,他命部队继续向北京进发,自己却滞留天津。黎元洪派人去请,张勋直言不讳地提出:“限两日之内解散国会,否则就要返回徐州。”黎元洪心呼上当,可迫于形势,只得颁布解散国会的命令。

一周后,张勋与李经羲一同进京。起初,张勋有意先扶持李经羲组阁,待局面可控后再复辟清室。然而,各省督军把中央政府视为北洋系的禁脔,群起反对李经羲组阁,强烈主张段祺瑞复职。见此情形,张勋不得不加快复辟的步伐。6月16日,张勋到紫禁城拜见了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并与前清遗老密谋复辟。不久,一直主张复辟的康有为也来到北京,与张勋等人共同商议复辟计划。

7月1日凌晨,张勋、康有为率众人入宫,行跪拜大礼,恭请溥仪复位。于是,十二岁的溥仪下诏宣布“临朝听政,收回大权,与民更始”,并大封复辟功臣,授张勋为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复辟成功,张勋得意地派人要黎元洪向清室奉还大政,同时通电各省,指责民国成立后的种种不是,要各地顺应复辟。

谁知,黎元洪严词拒绝了张勋的还政要求,同时连发数电,望各方迅速出师,恢复共和。第二天,他还躲进日本使馆避难,并电请冯国璋代行大总统之职。孙中山、章炳麟、唐绍仪、程璧光闻讯,在上海联名发出讨逆宣言。梁启超、岑春煊等人也纷纷通电讨逆。随后,全国各地便掀起了愤怒声讨复辟的舆论大潮。

段祺瑞当时在天津,虽然被罢了官,但他一直伺机复出。果然,在张勋复辟的第二天,他就得到了黎元洪任命他为总理、要他兴兵讨逆的命令。他连忙与徐世昌、梁启超等商量。随后,派人到直隶与南京联络各地的反复辟势力,并得到了李长泰、冯玉祥、冯国璋、曹锟等将领的积极响应。于是,段祺瑞成立了讨逆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7月3日清晨,在马厂誓师讨逆。加上此前此后声讨复辟的各省督军,此时的反复辟阵容,真是蔚为可观。

7月5日凌晨,讨逆战斗打响了。辫子军不堪一击,才两天工夫,讨逆军就包围了北京城。张勋见墙倒众人推,愤愤然发电揭露真相,指出复辟一事原先都得到过各督军的认可或默许。但事到如今,谁还会来听他的辩解?见大势已去,张勋又通过公使团向讨逆军开出停战的条件。双方没能谈拢。12日拂晓,讨逆军从东、西、中三路同时向北京城发起进攻。中午时分,讨逆军的炮弹落到了张勋住宅,张勋仓皇逃往荷兰使馆避难。下午3点30分,辫子军就全部投降了。

张勋一手导演的复辟闹剧,仅仅经过十二天就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