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来源/Src: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十二章 民国
作者/Au: [中国] 曹余章
字数: 1491字
原文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在北伐革命胜利进军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也密切关注着战局,积极筹划在上海发动武装起义。1926年10月24日、1927年2月21日,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了两次武装起义,但都因准备不足、起义时机不成熟等因素而流产。就在第二次武装起义失败的当天,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召开了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最高领导机关——特别委员会。特委会由陈独秀领导,罗亦农、赵世炎、汪寿华、周恩来等八人任委员。陈独秀决定:在松江被北伐军攻克,或苏州被北伐军攻克,或驻守麦根路与北站的敌军向苏州撤退时,发动起义。

特委会下设的军事委员会,由周恩来、赵世炎等人组成。周恩来的职务是特别军委负责人和武装起义总指挥。当时,他在全市设立了多处秘密训练点,指派黄埔军校毕业的同志为各部委和大厂工人纠察队负责人上课。他还主持制定了《武装暴动训练大纲》,收集和购买了不少枪支。在周恩来的积极建议下,特委会将除租界外的整个上海划分为七个区,分别安排负责人,分别制订作战计划,为第三次武装起义做好了全面的准备。

3月中旬,北伐军向苏州、常州和松江进军,对上海形成了包围之势。3月20日晚上,薛岳第一师进入上海近郊龙华,发动起义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特委会当机立断,于第二天发动上海工人总同盟罢工,并随即转入武装起义。第二天正午,黄浦江上的轮船和各工厂的汽笛齐鸣,南市救火会的大钟也敲响了。全市电车停驶,轮船停开,工厂停工,八十万工人走上街头,举行总同盟罢工。南京路等各马路上的商店也纷纷关门罢市,各大、中学校学生纷起罢课,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校学生还组织了纠察队、宣传队,与工人并肩战斗。

租界内的工人和市民不断涌入华界,下午1点30分左右,南市区打响了起义第一枪。工人纠察队兵分三路,先是包围占领了辖区内的警察机关,接着又攻克了江南造船厂和高昌庙兵工厂。到下午5点多,南市就被工人纠察队全部控制起来了。各起义队伍在虹口、沪西、沪东、浦东、吴淞等区,向反动军警据点发动猛攻,也接连得手。

最激烈的战争发生在闸北,这是直鲁联军集中驻扎之地,敌军司令部也设在那里。起义发动后,闸北部委书记郭伯和亲自率领一支工人纠察队进攻五区警察总署,其余人则向广东街警察署、商务印书馆俱乐部、中华新路警察分署等据点发动进攻。虽然守敌疯狂反扑,但起义军还是占据了优势,战斗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到下午4点,闸北守敌据点只剩下北火车站、商务印书馆和天通庵火车站了。

周恩来、赵世炎分析战局,决定对守敌力量较强的北火车站和易守难攻的商务印书馆俱乐部暂且围而不攻。而天通庵火车站的守敌,则因铁路线被切断而惊慌失措,正可发起强攻。这时,恰巧有一趟从天通庵逃往吴淞的军用列车被工人纠察队截回,车上载了五百名直鲁联军士兵,他们正准备去和北火车站的守敌会合。周恩来闻讯,估计后面还会有敌人逃出,马上抽调人马到天通庵南段破坏铁路。果然,下午5点,敌军列车开到这里就出轨翻车。埋伏在两旁的工人纠察队员冲杀出来,与敌激战。这一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中午,天通庵火车站的敌人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在胜利的鼓舞下,围困商务印书馆俱乐部的工人纠察队队员,也对守敌加大了政治攻势。22日下午,孤立无援的守敌换上便衣突围,结果被全部俘虏。

这样,北火车站就成为守敌在上海的最后一个据点。他们困兽犹斗,趁工人纠察队抽调兵力攻打天通庵火车站、东方图书馆之机,进行反扑,纵火焚烧了附近五千多户居民的房屋。上海总工会派人联络北伐军东路军指挥部的白崇禧,请求援助,却遭到婉言拒绝。周恩来得知后表示,即使得不到支援,共产党也有决心和信心,凭自己的力量最后消灭军阀残余势力。

于是,沪东、沪西的工人纠察队奉调前来支援。大家把缴获来的轻重机关枪架在了前沿阵地,各路工人纠察队队员摩拳擦掌,准备从北火车站的东南面展开猛攻。下午5点过后,周恩来接到情报,说敌司令官毕庶澄已扔下残军,只身逃进了租界。失去了指挥官的守敌顿时乱作一团,工人纠察队乘势发动总攻,一小时后便占领了北火车站。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就此获得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