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八一三事变

来源/Src: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十二章 民国
作者/Au: [中国] 曹余章
字数: 1498字
原文

八一三事变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奋勇抗击侵华日军,在上海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较量,这就是著名的八一三事变,亦称淞沪抗战。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中日双方曾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其中规定,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因此,自那时起,上海市内仅有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然而,日本却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三千余人,大批日本舰艇更是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又企图占领上海,继而进攻南京。8月9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上海增兵,并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浜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衅,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结果被中国守军击退。次日,中国政府就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谁知第二天,日本政府也发表声明,叫嚣要“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还恬不知耻地说,战争是“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就在同一天,日本还下达了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为司令官。

与此同时,蒋介石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五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三战区,决定以主力集中于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

8月17日,中国军队再次向虹口、杨树浦地区的日军发起反击。第八十七师攻占日本海军俱乐部,并击退敌人多次反扑。第八十八师在八字桥、法学院、虹口公园等处与敌人反复争夺。8月19日,中国军队又一次发起攻势,从西安调来的宋希濂第三十六师也加入战斗,与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七师一起,经过昼夜激战,突破日军阵地,攻入汇山码头。然而,日军凭借坚固的工事顽抗待援,中国军队进展困难。第三十六师第二一五团第二营三百余名官兵,攻入华德路十字街口,突入巷内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不料被日军以坦克阻塞于路口,火力袭击下,全部壮烈牺牲。

在此期间,中国空军也与日本航空队展开了激战。中国空军积极攻击进犯的日本陆军和舰艇,击落日机四十七架,炸沉日巡洋舰一艘。

8月18日至20日,日军第三、第十一师先后由日本出发,并于22日到达上海以东一百二十公里的海域,然后换乘小舰艇准备登陆。鉴于敌人增援部队登陆,威胁增大,第三战区便以第九集团军专门负责上海市区的作战,以新编成的第十五集团军负责吴淞镇以下沿江防线的作战。

8月23日清晨,日军上海派遣军第三、第十一师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于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24日,中国第十五集团军先后进到上海,向登陆的日寇发起反击。9月1日,日军一千余人围攻狮子林炮台,第九十八师一部与敌人反复白刃搏斗,多数官兵牺牲。四天后,日军集中三十余艘军舰,掩护陆军向宝山发起猛攻,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守卫宝山的第十八军第五八三团第三营的五百名官兵,在营长姚子青的率领下,浴血奋战,击退日军数次冲击。战斗持续了两个昼夜,中国军队伤亡十分惨重。

由于日军不断增兵,战争逐步升级,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甚至亲自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战斗。

然而,日本侵略者杀气腾腾,从9月下旬至10月初,增援部队不断在上海登陆,加入上海派遣军的作战行列。至此,日军投入战斗的总兵力已达二十二万余人。尽管日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很大优势,但直到11月初,他们都未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反而付出了惨痛的战争代价。日本统帅部急于在上海方面取得预期战果,决心采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晓,日军利用大雾、大潮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嘴登陆。中方战局形势由此急转直下,日军第十集团军于次日占领金山,蒋介石被迫于8日下令全线撤退。日军9日占领松江,12日便攻陷上海。至此,战役结束。

淞沪抗战历时三个月,期间,中国官兵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与敌人搏斗,击毙击伤日寇四万多人。虽然,这场战争中方最终失利,但它却让日军见识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速战速决的迷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