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平型关大捷

来源/Src: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十二章 民国
作者/Au: [中国] 曹余章
字数: 1415字
原文

平型关大捷

虽然,日寇在上海遭遇到一定的阻击,但自从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的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以来,日军依仗军事优势,在华北地区却一路长驱直入,两个月间便几乎侵占了整个华北,接着他们又企图抢先占领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山西。9月中下旬,日寇进入山西北部,并逐步向南推进。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守军纷纷撤退。

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西北主力红军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随着日寇对中国侵略的加剧,1937年9月初,八路军抗日健儿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积极开赴山西抗日最前线,领导人民群众抗击日寇,保卫华北。

由于开战以来,日寇在华北战场一路没有受到有效阻击,骄横不可一世。面对敌人的狂妄自大,八路军决定寻找时机打一场硬仗,狠狠打击一下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

这时,根据战场情报,八路军一一五师得知,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将于9月25日经过平型关向南进犯。于是,一一五师决定在平型关设伏,打鬼子个出其不意。

那么,为什么要把伏击地点选在平型关呢?

原来,平型关古称“瓶形寨”,因关前谷地形状如“瓶”而得名。关内有一条长约十三公里的地段,沟深道窄,甚为险要,两侧的高地更是便于部队隐蔽。作为雄关险隘,平型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伏击歼敌的理想战场。于是,一一五师首长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的有利地形,出其不意,以伏击手段,把经过平型关的日军歼灭于狭谷之中。

为保证战斗的突然性,各部队于24日晚利用暴雨和黑暗做掩护,连夜向平型关开进。至拂晓前,参战各团均隐蔽地进入设伏地域,并完成了战斗准备。

25日早晨,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四千余人,乘汽车一百余辆,附辎重大车两百余辆,沿公路进至预设战场。

当时,一一五师并不了解这支将要倒霉的日军的情况,不知道他们眼前的对手是被日本人称为“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第五师团是日军中一支有着特殊荣誉的部队,其师团长是日本陆军大学的高材生,熟读《孙子兵法》、精通现代军事的日军名将板垣征四郎。不过,可能也正因为如此,这支日军太过猖狂了。行军时,队伍前方不设尖兵探路,两翼没有搜索部队警戒,大队人马大摇大摆地进入了一一五师预伏地域。

待日军全部进入设伏地域,“砰,砰,砰!”三颗红色信号弹升向天空。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山谷两侧伏军全线开火,山坡上顿时弹如雨下。日军被突如其来的袭击打蒙了,去路被截,退路被堵,人挤人,汽车撞汽车,马匹受惊,指挥系统一下子就被打乱了。

这股敌人隶属鬼子精锐部队,训练有素并且特别凶残。醒过神来后,鬼子们便开始利用汽车作掩护,形成小组,进行顽抗和疯狂的反扑。在激昂嘹亮的冲锋号声中,八路军战士像猛虎一样从山上冲入敌群,把鬼子的车队切成几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八路军战士前仆后继,以更加猛烈的攻势对付顽固到极点的敌人。枪托飞舞,马刀闪闪,即便是伤员也不下火线,与鬼子扭打在一起。此时,鬼子开始组织部分兵力企图抢占有利地形。一部分敌人企图抢占公路两侧的高地,掩护突围。敌人的意图被及时识破后,八路军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占领了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鬼子们疯狂地向老爷庙高地发起进攻。战士们顽强作战,打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住了高地,与公路东侧的部队构成对敌夹击之势,继而将敌人“压缩”于一段峡谷之中。

激战一直持续到下午。八路军发起总攻,部队全部杀向公路,将鬼子冲得七零八落。除部分日军突围外,被包围在沟中公路上的鬼子全部被消灭。战斗中,八路军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军精锐板垣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一部一千余人,击毁汽车一百余辆、马车两百辆,缴获轻重机枪二十余挺、长短枪一千多支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