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三大战役

来源/Src: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十二章 民国
作者/Au: [中国] 曹余章
字数:1586字
原文

三大战役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国共双方的军事形势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改变。在此基础上,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英勇作战,到1948年秋,双方总体军事形势,更是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民党军队总兵力虽仍保持在三百六十五万人左右,其中正规军一百九十八万人,但大多是在被歼后重建或受过严重打击的。这些部队士气低落,战斗力大不如前。而在政治上,国民党已是空前孤立,统治区的人民迅速觉醒,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也是矛盾重重。经济上,国统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整个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而此时的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两百八十万人,其中正规军一百四十九万人,全军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大大加强。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更是蒸蒸日上。各主要解放区总面积达到两百三十五万平方公里,人口增至一亿六千八百万。解放区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解放军的后方进一步巩固。

这些情况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在1948年的秋季攻势中,济南战役打响,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展开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先后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由于东北战略位置重要,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绝大部分地区已成为解放区,五十五万国民党部队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的地区内,于是,中共中央决定,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就从东北战场开始!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七十万人在东北发动了辽沈战役。为防止敌人撤进关内,中央军委制定了先攻占锦州,把敌人堵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歼敌十余万人,俘获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范汉杰,堵上了东北国民党军的陆上逃路。长春守敌闻讯开始军心动摇,一部起义,一部投诚,长春顺利解放。10月下旬,东北野战军主力在辽西地区,将企图支援锦州的廖耀湘兵团十万人围歼。之后,东北野战军乘胜进军,于11月2日攻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歼敌精锐部队四十七万余人。此役过后,人民解放军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敌优我劣的基本格局。东北的解放,也使人民解放军获得了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为解放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主力约六十万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11月6日至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徐州以东碾庄圩地区歼灭国民党第七兵团约十万人,击毙兵团司令黄百韬;攻克宿县(今安徽省宿州),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11月23日至12月15日为战役第二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围歼第十二兵团约十二万人,生俘兵团司令官黄维。战役第三阶段,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部发起总攻,于10日全歼敌人两个兵团约二十万人,生俘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六十六天,歼敌五十五万五千人。这一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获得解放,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地带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与此同时,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约一百万人发动了平津战役。到12月21日,人民解放军完成对北平、天津、塘沽等地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包围和分割,截断了敌人西撤或南逃的通道。攻克新保安、张家口之后,1月15日,解放军又解放了天津,全歼国民党守军十三万余人,俘虏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17日,塘沽守军乘船南逃。这样一来,孤守北平的傅作义部队二十五万人就已完全陷入绝境。在中共的努力争取下,傅作义接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至此,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平津战役历时六十四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一环扣一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地向前发展,构成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幅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画卷。三大战役历时一百四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四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