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埃德加·斯诺生平大事记

来源/Src: Red Star over China > Appendices
作者/Au: [中国] Yi ming
字数: 961字
原文

埃德加·斯诺生平大事记

1905年 7月19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1928年 7月6日抵达中国上海。

1929年 担任《密勒氏评论报》代理主编和《芝加哥论坛报》驻华记者;7月4日在内蒙古写下题为《拯救二十五万生灵》的现场报道,并把这次采访称为“我一生中的一个觉醒点”。

1930年—1931年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远东记者,在中国东南沿海、华南、西南及东南亚、南亚采访。

1932年 12月25日圣诞节与海伦·福斯特在美国驻日本东京大使馆举行结婚典礼。

1933年 3月与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到达北平(今北京)安家。

1934年 任燕京大学新闻系兼职讲师。

1935年 斯诺夫妇移居北平城内崇文门盔甲厂13号。12月9日,北平爆发爱国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斯诺夫妇向国内外发出许多新闻报道。

1936年 6-10月访问陕北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周恩来。10月12日离开保安。同月,斯诺夫妇编译的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活的中国》出版。

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戈兰茨出版公司出版。

1938年 2月《红星照耀中国》的中文译本在上海以“复社”的名义出版。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译本定名为《西行漫记》。

1941年 由于报道“皖南事变”真相,被国民党政府取消了在中国采访的权利,1月被迫离开中国返回美国。

1942年-1945年 先后三次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

1942年3月-1946年 任《星期六晚邮报》记者,访问印度、缅甸、伊朗、伊拉克、苏联和中国。

1942年 1月到达苏联,采访苏联红军。7月第一次访问英国,会见并采访了英国许多著名军政人物。返回美国后,于1944年6月,从美国再次到苏联采访。

1945年 初春,从苏联返回美国;4月到欧洲采访德国法西斯投降;9月到沙特阿拉伯采访;12月中旬到达日本。

1946年 从朝鲜返回美国。

1949年 5月,与海伦结束了他们17年的婚姻。

1959年 9月,被迫离开美国移居瑞士。

1960年 6月28日到达北京访问新中国,出席新中国成立11周年庆祝大会。

1962年 第一次访问新中国后写的《大河彼岸》在美国出版。

1964年10月-1965年1月 第二次访问新中国。

1968年 将两次访问新中国的拍摄镜头汇集成74分钟的纪录片《人类的四分之一》。

1970年8月-1971年2月 斯诺与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访问中国。10月1日,斯诺夫妇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新中国成立21周年庆祝大会。

1972年 2月15日凌晨,斯诺在瑞士日内瓦逝世。

1973年 10月19日,斯诺的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内的未名湖畔。

1974年 5月18日,斯诺的另一部分骨灰安葬于美国纽约州赫德逊河畔。